星期日, 5月 13, 2007

 

懷舊是好生意:大排檔

懷舊是好生意:大排檔
  近年,「集體回憶」成了香港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大排檔」或「大牌檔」相信是香港人最深刻的集體回憶之一。
  大排檔是早年香港常見的路邊熟食攤檔,是五十至七十年代市民日常光顧祭「五臟府」的地方。在茶餐廳尚未盛行的時代,食物種類繁多,中西兼備的大排檔,因為價格廉宜,所以甚受普羅大眾歡迎,亦是香港特色本土文化的代表。
  隨著社會的進步,香港政府認為大排檔的衛生情況欠佳,於八十年代開始停止發新的大排檔牌照,而舊牌照持有人在持牌人及其配偶逝世後,不得由其他人承繼,政府更以現金收回牌照,鼓勵大排檔「上樓」,搬遷到樓上的熟食中心。於是大排檔便買少見少,逐漸消失於香港街頭。儘管如此,大排檔那不拘一格的平民作風與風味,仍為大批市民所懷念。
  人類是喜歡回憶的,更有人將一股濃濃的懷舊情,轉化為商機。他就是經營大排檔食品及餐廳的金百加集團主席及董事總經理黃家和。
  現年五十餘歲的黃家和,家族從事飲食生意。他自美國返港後,於一九九三年開始推出大排檔品牌茶包,九四年開設大排檔餐廳。
  黃家和表示,早在八十年代,人人開始談回歸時,他已開始構思有那些東西可以代表香港。當時驅使他有這個念頭的,是港人移民潮。他說:「那些人並不是真的想走,而是迫於無奈,看不清未來方向。」
  「我在香港土生土長,在美國讀書及生活了十幾年,發現在外國,離開香港的人,都對香港有很深的情意結。」
  於是在回香港後,黃家和便思考有那些東西可以代表香港,「因為我是做飲食業的,很直接就想到從食品著手,並很自然的聯想到大排檔,因為香港人人都認識」。
  「我小時候經常『蹲』大排檔,吃雲吞麵,飲咖啡奶茶。」這種非常生活化的往日情懷,成了黃家和開拓品牌的理念。
  剛開始時,大排檔只是出品茶包,當時的顧客年齡層也偏高,以三十五歲以上的成熟市場為主。後來顧客年齡層逐漸降低及拉闊,大排檔也推出更多樣化及年輕化的產品。目前大排檔的產品,包括三合一咖啡、奶茶及鴛鴦、西冷紅茶、綠茶、玄米茶、豆漿、全穀豆漿燕麥早餐等。
  大排檔於九四年開主題餐廳,其裝修設計,包括門面、招牌、內部檯凳,以至食物風味等,都充滿舊日大排檔色彩,令顧客不期然的回憶起舊日情懷。黃家和說,開餐廳是為了配合產品,讓市民有渠道直接接觸到產品。
  黃家和說,大排檔品牌的受歡迎,也連帶的提升了整個集團的業績及形象,對集團其他的業務(例如供應咖啡奶茶給其他食肆),也有幫助。
  大排檔這個名詞,其實不只在香港人所皆知,在海外尤其是香港移民居多的美、加、澳洲華人社區,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所以,大排檔產品,除了香港外,也銷售到北美、澳洲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內地,大排檔品牌及產品市場反應的演變。黃家和說,剛開始時大排檔產品在內地被認為是低檔產品(因名稱關係),後來消費者發現質量好,而且獲得香港十大名牌榮譽,因此逐漸的在內地受歡迎,甚至在上海的工展會中被選為最受歡迎香港品牌。
  不管在大排檔餐廳還是金百加總公司辦事處,處處都可見到懷舊設計或玩意兒,不管是大排檔招牌及logo設計,還是擺在那兒的舊式收銀機、餐具、老招牌甚至餐單等,充分顯示出黃家和是一個懷舊的人。辦公室牆上掛著的「沖出香港好未來」標語,更是顯現了黃家和的香港心及企圖心。
  黃家和說:「五十多歲的人,到一個年紀時都會靜下來,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反思過去,這可以讓自己繼續前進。」
  對於將懷舊化為商機,讀心理學的黃家和著重的反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大排檔:
http://www.daipaidong.com.hk/


蕭雅
2007/5/13



附文:
「大排檔」抑或「大牌檔」?
有兩種說法:
(一)由於當年政府發出給這類街邊攤檔的特別牌照,紙張面積特別大,故名為「大牌」,這些攤檔於是被稱為「大牌檔」。
(二)早年這類攤檔一排排的搭建在馬路旁,於是稱為「大排檔」。

標籤: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