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29, 2009

 

國進?民退?

國進?民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陸,在經濟上展現了人類史上的一頁奇蹟,可以這麼說,這一兩百年來由西方主導的現代經濟學,已難以解釋中國在這三十多年來的發展情況,理論界至今仍然未能對中國經濟理出一套可以說服得人也說服自己的理論,一切仍在摸索當中,不僅中國經濟該如何發展,就連中國經濟該怎麼解釋,都如此。
由國有企業主導,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項特點,這與西方重視私營經濟的方式有別。中國不僅是政策主導,而且還是政府自己投入資金去經營企業。最近,由於四萬億人民幣救市措施幾乎都由國營企業取得項目,而一些國營企業則以備受爭議的手法併購民營企業,引來「國進民退」之說,這與較早時有專家指一些國有資產被民營企業「掏空」的「國退民進」之說,剛好相反。
事實上,由於中國特殊的國情,改革開放後,不少原本經營不善的國企,在交由有為的管理層大刀闊斧改革後,業績起死回生,例如著名的海爾即是一例。之後又有所謂的國企改革或股份制改革,而「管理層收購」(MBO)也方興未艾,這使得中國出現相當多在產權上出現灰色地帶,即難以定義到底是民是國的企業,甚至還不時引發官司。
隨著許多大型國企的積極市場化,股票上市,與國際接軌,他們的企業管治大大改善,經營效率大大提高,但他們始終有著政策的優勢,也不免引來「與民爭利」的批評。當然,也有人說,隨著整個市場的餅做大,事實上是「國進民進」。莫衷一是。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